超低團費“捲土重來”、黑導遊屢禁不止、不文明旅遊依然凸顯,至今年10月1日,旅遊法實施已有一周年,記者調查發現,旅遊業仍存亂象。(新華網)
對此,有專家認為,各地應結合實際,出臺包含監管機制、處罰方法等在內的詳細實施細則,打通政策落實“最後一公里”。那麼媒體報導的旅遊“三大亂象”,之所以難以禁止,筆者以為,還是管理出現了真空或者只認錢而不認法制,文明范兒落實不到位,其解決的辦法需要監管到位,需要文明跟進。
早在2005年曾經有網友提出,景區,靠門票漲價能走多遠?認為靠門票漲價不是擴大旅遊景點收入的最好辦法。不如學學杭州的幾大景點的做法,他們不僅沒有漲價,而且門票全免,結果收入反而增加了。顯然,杭州幾大景點採取的是“堤內損失堤外補”的做法。突出點是文明旅遊、快樂旅遊。
如今已經快10年了,原來的“五一”黃金周已經取消,只剩下唯一的“十一”黃金周,而春節長假,舉家團圓,人們注重的是親人、朋友相會。不用多言,“十一”黃金周,可以說是上班族旅遊的唯一選擇。
從最近國務院印發的《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》中,不難看到,長江沿江城市依託黃金水道加快建設和轉型,專門強調了,積極打造精品線路,提供優良服務,吸引海內外遊客,為發展旅遊業,助推旅遊經濟發展。毋庸置疑,發展旅遊是長期的。
如果讓“超低團費、黑導遊、不文明行為”,繼續擾亂旅遊市場,那麼發展旅遊業,打造精品線路就會前功盡棄。沿江城市依託黃金水道加快轉型發展豈不是成了“空中樓閣”?像杭州西湖免費門票也會被污染,尤其是被網友吐槽的海南三亞景點,繼續靠吸引眼球,靠幾塊石頭、靠“坑爹”的手法,靠門票賺取收入還會繼續行將下去?
發展旅遊,就是讓人們在長假期間文明旅遊,玩得快活,愜意,豐富,灑脫,誰願意花本不應該多花的錢,買個不快樂呢?
要讓景點,吸引人、留住人,就要立足長遠,從規範文明行為入手,不亂丟垃圾,嚴格遵守旅遊法,在旅遊產品品質上下實功,在服務上出實招,而不是用“坑爹”的短視行為,欺騙和矇騙遊客,這樣不文明的現象就會少些再少些,講文明旅遊的就會多些再多些,暖了家人,也溫暖了社會。
整治旅遊“三大亂象”需要制度跟蹤追擊,加強監管與監督,但更需要文明跟進,誰主管誰負責,提高和規範文明行為,讓中國的旅遊市場乾淨、整潔,健康有序。讓廣大旅客,玩得開心、舒服,玩出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和健康效益。